强生医疗携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成长伙伴”中国贫困儿童关爱计划

  • 2009-12-22

        (2009年12月5日,北京)值第24个“国际志愿者日”之际,强生(中国)医疗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强生医疗)联合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以下简称儿基会)共同发起了“成长伙伴”中国贫困儿童关爱计划。项目将依托强生医疗“成长伙伴”爱心助学基地, 通过志愿者的长期参与,分别从成长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四个方面(安全、健康、教育、快乐成长)向贫困儿童提供360度的关爱援助。项目首批将在北京、贵州、安徽、四川等地援建助学基地,直接受益贫困儿童超过10,000名。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副秘书长乌振英先生、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副司长陈虹女士,以及强生(中国)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政府事务及企业传讯副总裁付小明先生共同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项目启动仪式。

         目前在我国仍有约700万名儿童由于家庭原因,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学习、生活与医疗条件均难以得到保障。儿基会和强生医疗把关爱对象锁定在这一特定人群身上,目的不单是为贫困儿童提供物质援助,更重要的是帮助贫困儿童在精神上健康成长。“成长伙伴”计划主要包括安全伙伴、智慧伙伴、快乐伙伴和健康伙伴四个部分,启动仪式上首先宣布了“安全伙伴”的第一步项目——“校园安全体验教室”的建成。众所周知,贫困儿童因为家庭、学校的原因,日常接触到的安全知识有限,但相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他们所要面临的安全隐患却更繁多,更复杂。针对这种情况,“安全体验教室”专门配制了整套自救模拟演练设施,以供贫困儿童熟练掌握各种紧急状况的自救自助方法。教室内还特意设置了自然灾害、治安交通等各种安全常识的宣传展板,书籍等,以求最大程度地让贫困儿童了解安全应急知识,提高自救自护技能,更加安全健康的成长。

         “成长伙伴”计划在明年还将陆续开展其它内容:

         “智慧伙伴”是希望让贫困儿童了解更多方面的知识。志愿者可以向学校捐献书籍、杂志、教学设备等,也可以向帮扶学生推荐并赠送优秀课外读物。

         “快乐伙伴”是让贫困儿童体验更多的成长乐趣。志愿者既可以选择参加每月一次的联欢活动,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到助学基地或帮扶学生的学校,与孩子们分享成长故事,生活经验等。

         “健康伙伴”帮助贫困儿童在成长期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志愿者可以参加协会组织的“精彩体育课”。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志愿者可以自愿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解答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困惑。

         一直以来,强生公司始终秉承着“因爱而生”的理念致力于回馈社会,致力于建设良好的健康公众意识和实际的社区环境。强生医疗副总裁付小明先生表示,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医疗保健公司,关注妇女儿童一直是强生公益策略的重点,而鼓励员工作为志愿者参与公益项目、服务社区更是企业的文化。“成长伙伴”计划正是这样一个将两者结合的战略性的公益项目,在儿基会的专业指导下,这个项目更加切实可行,能够真正惠及目标儿童。任何公益项目都只有具体到一个人的关爱,才能长期发展,才有真正的效果,在强生,很多员工都有这样一种愿望,付出他们的精力和时间,来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作为“强生志愿者协会”的会长,我会亲自推动项目发展。同时,为了能让项目帮助更多贫困儿童,强生医疗志愿者协会还将在企业内部设立“贫困儿童成长伙伴基金”,强生医疗的员工志愿者们可以通过申请该基金,及时援助需要帮助的贫困儿童。此外,强生医疗作为中国首个外商投资企业志愿者联盟——“彩虹联盟”的发起公司,我们也将携手更多的外商员工志愿者一起, 走进更多需要帮助的地区和学校,帮助中国贫困儿童健康成长。

         对于“成长伙伴”计划,强生医疗的员工志愿者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一位来自强生医疗北京办公室的志愿者齐先生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经历,“他们是在贫困乃至绝望中长大的孩子,曾经有一户人家,当我走进去的时候屋内没有电灯,仅有的光线是从各个缝隙透入‘房间’的。斗笠、箩筐、长凳、方桌是仅有的家具,‘厅堂’的正中墙壁还贴着自写的、带有错别字的母亲的灵位,在他们家我看到了什么叫做‘家徒四壁’,一个曾经只有通过字典才能明白的词汇!希望可以用我微薄的力量,真正帮助到这些孩子。”

         少儿基会副秘书长乌振英先生表示:儿基会自1981年成立以来,恪守为抚育、培养、教育儿童少年,辅助国家发展儿童少年教育福利事业的宗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这次的“成长伙伴”计划把目标人群锁定在需要帮助的贫困儿童,这对于改善贫困儿童的生活质量,提高贫困儿童素质教育非常有帮助。强生医疗作为知名的跨国公司,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我们特别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能参与到这个行列里来,让企业社会责任和志愿者精神在中华大地上传承下去。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获得更多资讯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

搜索